湖北日報訊 msata記者 汪洋
  正在曇華林舉辦的第二屆武漢設計雙年展,特別設置了“百年規劃”板塊展覽。一幅完成於1947年的《武漢三鎮土地使用交通系統計劃總圖》,房屋二胎吸引眾人的目光。
  規劃專家說,這個規劃很有前瞻性,不僅決定在龜山、蛇山間建長江大橋,還買屋明確提出控制城市“攤大餅”的方法——市區外圍用綠化帶圍繞,“類似於我們現在提的綠楔。”
  辛亥革命後,孫中山十分看好“首義之地”武漢,在租辦公室其所著《建國方略》之《實業計劃》中,以偉人胸懷和世界眼光為武漢制訂了極具前瞻性的發展規劃。其後,孫武、張斐然等人先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規劃,細化孫中山提出的設想,奠定武漢百年規劃的基礎。
  1923年《漢口市政建築計劃書》將漢口分為商業區、工業區和農場規劃建設,頗有遠見地提出“商務中心交通為首”、“水陸並舉”、“廣籌資金”、“重視管理”的武漢城市發展主張,精準地籌划了漢口的未來。
  1929年《武漢特別市之設計方針》提出“以從事科學建設,謀產業之發達,並預防無秩序的人口膨脹”,規劃公園系統面積,每市民不得少於9平方米左右。因大江阻隔,鐵路部門應建設武昌、漢陽大鐵橋;將來在漢口日租界(現盧溝橋路附近)與武昌徐家棚之間增建一地下隧道;漢口、漢陽之間可在漢江下游分別建橋數處。
  1945年《武漢區域規劃實施綱要》提出,武漢市中心區人口規模限制在120萬人,將規劃區域內的大小市鎮作為衛星城鎮發展,城市應有綠色地帶圍繞,限制城市不致盲目擴大。
  1947年《武漢三鎮土地使用交通系統計劃》將區域土地使用分為住宅區、商業區、倉庫區、工業區、公共建築地帶及永久農田與綠色地帶等類,市區外圍用綠化帶圍繞,並與市內林陰路銜接。
  武漢民俗研究人士劉謙定認為,民國時期的這些建設規劃,基本與武漢後來的發展吻合,很多設想今天已成為現實。有規劃專家指出,有些規劃即使放在今天,也不過時。
  這些規劃為何如此超前?
  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說:一是負責方案起草的設計者或參與者水平較高,有歐美留學、游歷經歷,起草規劃時參照借鑒了西方國家城市建設經驗。二是武漢當時地位重要,當然要首先建設好。
  以《漢口市政建築計劃書》為例,起草者孫武本是革命功臣,1912年退隱政壇後對武漢城市規劃和建設傾註滿腔熱忱,曾先後游歷考察了西歐及日本,汲取了世界當時先進的城市規劃建設理論。
  (原標題:民國時規劃大都很超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vpg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